阿卜杜克热木·阿卜杜热合曼: 代代玩黄泥 土陶变“金陶”

2023-12-08来源:新疆日报

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

“我做的土陶碗卖20元,她做的就能卖到50元。”说着话,阿卜杜克热木·阿卜杜热合曼宠溺地望了望7岁的女儿,手上还拿着黄泥在电动陶轮前拉坯塑形,不一会儿,一个造型精巧的土陶器就成型了。

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,还有一个更为人们熟知的名字——“土陶村”。顺着“土色土香”的巷道来到村民阿卜杜克热木家,只见小院里摆满了土陶器,一家子穿梭其中忙碌着。

“冬季事少,正是专注做土陶的时候。”33岁的阿卜杜克热木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7岁开始跟着长辈从脚踩泥,一步步学技术。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,在10岁时他就卖出了第一件自己的作品。

“那是一只土陶碗,五毛钱,购买者是一名游客。”阿卜杜克热木回忆起这事笑起来,然后看着女儿告诉记者,她更厉害,大家做的碗摆在一起,女儿就能把她自己做的一只50元卖出去。

阿卜杜克热木性格比较内向,女儿麦合提木却开朗大方,她会教游客体验土陶制作,介绍自己的作品,分享创作的乐趣,让游客十分开心。

作为日常用具,土陶在当地村民家中十分常见。得益于“非遗+乡村旅游”的产业助推,这些年,土陶村发生了巨大变化,土陶也变成“金陶”,每年每户仅这一项收入就有20多万元。

阿卜杜克热木就是靠这个发家致富的,手艺是父亲手把手教的,父亲阿卜杜热合曼·麦麦提明就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阿卜杜克热木向记者展示了拉坯塑形的过程,经踩、揉、和、削、刮、刻等环节后,对晾干的器型彩绘上釉,装窑火烧,再进行艺术加工。

“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土陶,我爷爷和父亲手艺比较好,所以生意很好,赚的钱足够养活一大家子。”阿卜杜克热木说,他从小就决定自己长大了也干这行,除了想传承手艺,也是自己的兴趣,所以职高毕业后,他果断回到家里接下父亲的手艺。

“家里一代代都在黄泥中长大,最忙碌的时候,哥哥嫂子都会来帮忙。”阿卜杜克热木说,儿女们在他们的影响下也都慢慢掌握了土陶手艺。

如今,他的作品被游客们带到了更多城市,或收藏、或摆放、或馈赠、或展示……“这两天正在赶订单,山东游客订了两个一米多高的天壶。”阿卜杜克热木说,现在村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,大家对土陶的未来非常有信心,以后他要多借鉴游客的创意,创新制作更多有灵魂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