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沿着河湖看新疆 】 “热资源”带火“热经济”

2023-09-12来源:工人日报

  初秋虽至,但在新疆吐鲁番,浓郁的热气仍从四面八方袭来。热,是很多人对吐鲁番的第一印象。

  吐鲁番地处亚欧大陆腹地,极端高温可达约50摄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为16毫米、蒸发量达3200毫米,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,昼夜温差大,素有“火洲”之称。

  得益于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,吐鲁番的瓜果积淀下厚厚密密的甜,鲜葡萄得以自然荫干成葡萄干,汽车也能顺利完成在干热区的检测。近年来,吐鲁番市在做好蓄水、节水、用水“文章”的基础上,利用得天独厚的“热资源”,发展各类“热产业”,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。

  引“源头活水”滋养最热盆地

  8月31日,记者来到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的红柳河园艺场,只见浓绿茂盛的藤蔓下,一串串葡萄在阳光照射下愈显莹润。

  吐鲁番有着悠久的葡萄栽培历史。为了让这片灼热的土地长出瓜果、生生不息,很早以前,勤劳智慧的吐鲁番人民就开凿出“生命之泉”坎儿井,将浅层地下水引出地面,用于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。

  如今,为绿洲“解渴”有了更多好办法。大河沿引水工程就是一座具有城镇供水、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任务的水利枢纽工程。2015年底,国家启动实施大河沿引水工程,将发源于博格达山的大河沿河引入下游,为的是彻底解决吐鲁番市生产生活用水问题。

  “建设之初,人烟稀少,生活很不方便。所有的工程和设施都是我们一点点建造和完善起来的。”吐鲁番市高昌区农村安全饮水服务中心主任依沙克·胡吉告诉记者,建设者们在这里,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混凝土防渗墙,大河沿引水工程也于2020年12月15日下闸蓄水。

  “工程优化了大河沿河水资源配置,城镇供水保证率提高了,灌区季节性缺水的问题也解决了。同时,能满足高昌区10万亩的农业用水需求。”依沙克·胡吉介绍。

  站在大河沿水库大坝往下看,一汪湛蓝色的清水赫然入目。“有了水库,哪怕在干燥的5月,葡萄种植用水量大的时候,也不用担心缺水了。”红柳河园艺场果农艾尼玩·艾买提说。

  用“最早热量”做强特色产业

  远望是山体发红的火焰山,近看是满眼绿色的葡萄园,9月初,三堡乡英吐尔村里的葡萄已经基本采摘完毕。不少果农会把葡萄挂在晾房里,自然荫干成葡萄干。

  “我们这儿春季升温早,葡萄能提前上市,有一定优势。”三堡乡副乡长苏巴提·苏莱曼介绍,为促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,三堡乡将葡萄架式进行了改造,配合灌区节水配套现代化建设与改造、葡萄品种改良等措施,着力推动葡萄产业链优化升级。

  在吐鲁番盆地西缘,托克逊县日照充足、温度较高,有“新疆第一春”之称。一簇簇杏花点亮了新疆的早春,纷至沓来的游客让人们看到了发展的前景。

  “通过举办杏花节,农民收入增加了,也有了新的发展理念。”托克逊县夏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艾尼瓦尔·艾尔西高兴地告诉记者,“如今在南湖村,已经有了30家民宿和40多家农家乐。”

  44岁的当地村民哈提曼·亚森在南湖村经营着一家商店,售卖食品、日用品等。她笑语晏晏地向记者介绍:“我们家院子周围都是杏树,2013年,就是在我们家院里举办的第一届杏花节。当时,我准备了约200个馕,一售而空,就萌生出开店做生意的想法。”

  哈提曼·亚森租下门店,2018年夏天,小店顺利开张。现在,小店已经从20平方米扩展到40平方米,“一年能多出五六万元的收入”。

  布局“热”赛道激发经济活力

  离火焰山不远,吐鲁番“热经济”产业园区里,地面被晒得发烫,不少汽车在阳光下接受着“烤”验。

  “在吐鲁番,6月到9月是测试季。目前,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试验场可以同时满足25辆车进行空调装置、制动系统等在极热极干旱情况下进行可靠性和耐久性的检测。”中交火焰山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、高温测试项目负责人于胜利介绍,这也是我国唯一的第三方高温干热汽车试验场。

  目前,园区已有一汽集团、二汽集团、广汽集团等50余家知名车企入驻。“吐鲁番的‘热资源’可遇不可求,我们今年已经检测了80多辆汽车了,根据检测情况,能及时对车辆性能进行提升。”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主管工程师曹书文说。

  在位于高昌区的光热装配式能源岛示范工程,“热产业”同样在蓬勃发展。

  “项目不依赖电网就能实现独立供冷、供热、储能与供能,具有百分之百绿色能源利用、百分之百零碳排放、百分之百离网运行的特点。”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传常介绍,项目由太阳能光热集热系统、光伏系统等组成,目前已进入验证运行阶段。

  “热”技术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。项目研发的集装箱式可移动无源储冷冷柜可设在田间地头,为吐鲁番的特色农产品提供充足冷能。“冷柜的冷能存储时长可达96小时,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瓜果的风味。”李传常说。

  赵琛 吴铎思 于灵歌